皮肤病是临床再常见不过的疾病,过敏、搔抓、遗传、免疫等因素都可能导致。一般情况下,皮肤病因为容易被发现,所以大多数都能及早治疗、痊愈。但有一种皮肤病,它不仅皮损范围大,容易影响外在,而且疾病病程长、迁延不愈、反反复复,让人无比苦恼!它就是“不死癌症”——银屑病。
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,症状严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肤,且发病率极高,全球范围内影响人数约1.2亿。最可怕的是,银屑病不仅会影响患者外观,还可能提高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概率,如淋巴瘤、皮肤肿瘤等。
1、银屑病与皮肤肿瘤,原来关系如此密切!
银屑病与皮肤肿瘤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,银屑病可能会增加皮肤肿瘤的发生概率,或导致皮肤肿瘤的发生。
临床认为这与遗传、免疫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相关,具体机制涉及细胞异常分化和增殖、细胞黏附分子等方面。
(1)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和增殖
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、难治性皮肤病,而从分子机制来说,慢性炎症有可能促使肿瘤细胞的形成,也就是说银屑病有可能会转变成皮肤肿瘤,比如说鳞癌。
此二者都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生,且存在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增高和分布异常。
(2)细胞黏附分子
细胞黏附分子在银屑病、肿瘤发病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,如细胞内黏附分子-1,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向表皮和真皮迁移,其能促使角细胞-淋巴细胞的结合,诱导银屑病皮损形成。同时,肿瘤坏死因子、干扰素-γ也能调节细胞内黏附分子-1的表达。
此外,相关体内、体外实验也证实,在银屑病和鳞癌早期,小分子钙结合蛋白S100A7的高表达,能够抑制表皮过度分化及肿瘤的生长和侵袭,在疾病晚期,S100A7表达的下调也可通过激活β-catenin信号的增强,刺激肿瘤的生长和侵袭。
不过,虽然银屑病与皮肤肿瘤共同表现为细胞的异常分化增殖,但是银屑病良性的细胞增殖如何转化为恶性细胞增殖分化,从而导致皮肤肿瘤发生的,仍然尚未完全明确,有待进一步探寻。
据其共同发病机制,临床上通过使用抗TNF-α药物治疗,暂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,如英夫利昔单抗、阿达木单抗和益赛普等药物,这类药物对于有皮肤肿瘤史的银屑病患者来说,安全性相对较高,但银屑病常用药物甲氨蝶呤的安全性仍需验证。
说完了皮肤肿瘤,接下来聊一聊淋巴瘤。
2、银屑病与淋巴瘤,距离有多远?
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,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。它的发病严重影响了淋巴细胞与免疫系统的正常机理,而相关研究发现,银屑病患者患淋巴瘤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有所增加。
一项关于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癌症患病率、发病率和风险的调查显示,银屑病患者中淋巴瘤的患病率为0.25%,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率为0.30%,而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率较低。
这可能与银屑病患者体内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有关,从而导致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较正常情况来说,更加频繁,从而增加了淋巴瘤发展的风险。
关于银屑病共病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面,目前并未发现甲氨蝶呤和环孢素,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,但同时因为患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患者通常不参与临床试验,因此临床无法明确具体的风险性,也不建议在银屑病与恶性肿瘤共病的患者中应用此类抑制剂。
而对于银屑病常用的TNF-α抑制剂、免疫调节治疗以及非免疫抑制治疗,对系统性恶性肿瘤复发的影响不大,对患有恶性肿瘤的银屑病患者来说,不是绝对禁忌,可以通过定期随访和疾病监测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。
银屑病绝不只是皮肤问题,更是一种系统炎症,它对于患者的身体机能、心理及社会都将会产生一定影响,建议银屑病在认识自己病情的基础上,积极配合医生评估共患疾病的风险。
参考文献
[1]赵霞,李斌.银屑病与皮肤肿瘤发病机制研究[J].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1,13(03):96-98.
[2]张靓,栗玉珍.银屑病和其治疗相关的肿瘤患病风险[J].医学综述,2018,15(24):2980-2983.
ACADEMIC COMMUNICATION
积极响应“网上预约挂号”政策
医院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路175号(红山动物园东门旁)
门诊时间:08:00 - 17:00
免责声明:本站图/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,仅供病友参考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,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时请遵医嘱。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!